台灣庶民歷史(一)

要多認識台灣經濟社會如何走到今天,可以多認識台灣的庶民歷史:為生計、為生活,你我近代祖先有部份曾經是母系社會平埔族的外勞。


最近一位朋友把族譜寄給我,希望我幫忙解答他的家族歷史。

我很羨慕他,因為他的家族在台灣的活動記錄,可以上溯到清朝嘉慶年間,也就是1800年前後。對我來說,我沒有族譜,我的家族在台灣只能追溯到爺爺輩,也就是我父親的父親,他們從中國山東一起來到台灣,也不過是1949年之後的事情。

1800到2014年,整整有兩百多年。

至於1949到2014年,卻只有一甲子多。

但對我和我朋友來說,家族在台灣活動的時間長度雖不一樣,但記憶現狀卻都一樣,我們都對家族歷史,一無所知。

朋友知道近年我私下非常投入台灣史的研究,實際踏查過很多城鄉和老城,也到圖書館翻閱了相當多的歷史原典,並對台灣歷史有許多驚人發現。

這些驚人發現包括:台灣會有大量的漢人居住,竟然是生態被破壞的結果,也就是滿山遍野的梅花鹿被荷蘭人與漢人、日本人聯手,大量輸出到日本以後,原住民的獵場生態被破壞,只好大量引進漢人來台灣當平埔族的佃農。(因為這些獵場沒有動物了,平埔族被迫從漁獵採集社會轉變成倚賴農耕的新經濟。)

兩百多年以前,多數的漢人,合法或偷渡來台灣,為的就跟今天的泰勞、菲勞與印傭一樣,都是希望來台灣抓住一個翻身的經濟機會。只是在農業社會,最大的經濟機會不是種米,就是種甘蔗(盜採林木或提煉樟腦油,是很後來的事情)。在這過程中,漢人從平地原住民(平埔族)手上半拐半騙,騙走了不少土地。

最後,佃農翻身成了地主階層,然後大筆一揮,把自己曾經是外勞(外來佃農)的身分全給抹殺掉了。

這就是標準的台灣歷史主軸,但卻被包裝成一種漢人艱辛渡過黑水溝(台灣海峽),奮鬥、開墾,終於把台灣建設成了豐衣足食的寶島的美麗故事。台灣的歷史,不管後到先來,都喜歡搞一種"我很辛苦才在這邊立足"的歷史詮釋法,以證明自己在這塊家園存在的合法性。

1949年後,最後大量來到台灣的中國人,也是一筆把過去被日本殖民的舊台灣人歷史給抹掉,然後宣稱自己是以祖國主人的外來者身分,要來建設這塊新寶島。

歷史其實是不斷重演的,老一輩在地台灣人也沒必要一定要固執深綠立場,把國民黨視為外來政權而深惡痛絕。因為如果把時光拉回到兩百年前,也有一群痛恨外來特權階級的在地群眾,他們以部落方式生活著,極為厭倦有人不斷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居的土地上搞開墾,終於把動物全趕跑了。這群人之如何痛恨漢人,就跟後來漢人如何痛恨外來國民黨政權一樣,都是一種經濟生存地位被破壞的心理反彈。

我想談的,當然不是政治,而是我們台灣人到底怎麼來到台灣的?

我的爺爺比較簡單,他1949年從山東來到台灣後,看到基隆港邊有舊倉庫的騎樓沒人住,就堂而皇之地帶著他的舊軍隊部屬住下了,從此一住二、三十年,再也沒離開那一塊騎樓的狹長地。

我的爺爺是山東舊軍閥,不是國民黨嫡系部隊,來到台灣後成了平民老百姓,過起了販賣山東大饅頭的生活。

他住的房子有沒有所有權狀呢?當然沒有,但是,他的下半輩子卻都住在那裡。其他原已住在那棟樓裡的鄰居,我想,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吧!

那麼對我朋友來說,他嘉慶年間來到台北的祖先,是過怎樣的生活呢?

我大略看了看他的族譜,發現一個疑點,他的先祖是從唐山來的,生年不詳,只寫乾隆年間生,但卒年很清楚,死於1799年。相對地,他先祖所娶的老婆,生卒年月都很清楚,而且還活了八十多歲的樣子,從1768年活到1854年,是個長壽老人。

朋友說,他的祖先最早來台灣時,落腳汐止,幾代後才搬走。而且,他們家從來都不是種田的,似乎過著經商生活。

我這樣推估起來,他的第一代祖先應該是個窮光蛋,從對岸福建泉州安溪縣的山裡跑來汐止,大約是當個搬運工之類的。因為當時,台灣發生了一次大動亂,也就是1786-1788年的林爽文之亂。乾隆政府花了九年二虎之力,才把動亂平定。

在那一種動亂發生之時,全台灣的政治、社會與經濟都產生了一場大裂解。一開始是漳州人打泉州人,之後清廷平變後,泉州人又大規模清算了漳州人,造成了往後無法磨滅的族群衝突鴻溝。

但漳州人為何要打泉州人呢?你把這個社會架構想成是一場外勞大暴動,外勞(佃農)拿起鋤頭起義,把人力仲介公司和工廠老闆(泉州頭家)痛毆了一頓,就大約可以理解了。

簡單來說,當時泉州人是生意人比較多,也比較有錢。在台灣經營了一百多年後(1683年清朝統一台灣),大約已經把台灣原住民的土地都給拿到手,造成台灣佃農的主人從笨笨老實的原住民(凱達格蘭族之類的),轉換成精明尖巧的泉州商人後,開始對於越來越苛刻的租賃契約與勞動條件感到不滿,終於聯合偷渡來台灣偷墾的黑戶小農,來了一場外勞大暴動。

你可以想像,兩百多年前,1776年美國大革命之後與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,全台灣也有一場漳州佃農、私墾戶的聯合大革命。這種類似外勞結合違章濫墾小民一起反抗上層結構的社會革命,從台中大里的濫墾大戶林爽文掀起,之後蔓延全台,連北台灣也打得轟轟烈烈。

之後呢?1790年之後,北台灣似乎發生了一場經濟由谷底開始翻揚的多頭繁榮榮景,而整個台北盆地也從那個時候大規模進入漢化。(這一點,歷史學者很少這樣觀察,但你只要去看大龍峒老街興建於何時,就可明白,1800年前後,台北曾出現了一場多麼驚人的漢化運動。這場漢化運動也把1800年前台灣曾經活躍過的平埔族全部掃出歷史舞台,徹底從後人的記憶中忘光光)

我告訴我朋友,你的祖先應該是林爽文之亂後,來台北尋找機會的一個福建山村小孩。很幸運地,他可能找到了一個汐止原住民的女孩,並且成功當起這戶人家的牽手(平埔族為母系社會,女生喜歡哪個男生,牽手進房間就可以結婚了)。這就是為什麼,女祖先的生卒年很清楚,而男祖先卻無法交代清楚出生年份。

但母親如果是原住民,為何會有漢人姓氏,且生卒年記載清楚呢?

兩點解釋:第一、這可能是一個漢化的原住民家庭。第二、女祖先家庭可能比較有錢,所以出生年月日都很清楚。

(就算這個女祖先不是原住民,這個女祖先的媽媽應該也是,因為當時汐止是原住民峰仔峙部落所居地,七、八成以上路上走的人,應該都是原住民。來台灣的男人,不娶或贅入原住民家庭,要怎麼生出那麼多台灣人?)

我要說的重點是什麼呢?

兩百多年前,我朋友的祖先在台灣也是一個外來客,只是他抓到了一個動亂後的新機會,因此他沿著基隆河的航運來到汐止,當起了搬運工。因為當時有不少山產會從汐止運出去(也就是山裡面還有獐、鹿等野味可打),同時,汐止正在徹底農業化,轉型成農糧米倉。這個小夥子來到台灣,從一個單身漢,變成入贅的男人,最後只留下一堆子孫,掛著他的姓,成了台灣人。

我朋友的祖先是這樣來的,我把這些解讀大略講解給他後,他聽得津津有味,希望我去他們家,為他們全家族來一場演講,把幾代人在北台灣的奮鬥故事,重新考古還原出原貌,讓後代子孫可以記住歷史真相。

我很感嘆的是,許多台灣人家庭都有族譜,但族譜上面的記錄有限,沒啥記載祖先們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。

但如果用心去客觀還原台灣歷史的原貌和狀態,我們每一個在台灣生活者的祖先,其實都可以在這個四百年的複雜時代中,各自找到自家祖先怎麼來到台灣的方式、理由和生存法門。這當中,有些當然是不光彩的,比如入贅到原住民家庭才能取得水圳開發權的郭瑠公先生,以及林爽文之亂時囤米居奇而暴富的板橋林家祖先等。

我自己慢慢這些年對台灣歷史不斷爬梳、重整,終於整理出一套台灣庶民歷史的完整脈絡出來。

今天趁著興頭一起,從我朋友家庭的故事開始談起,希望以後可以整理出更多故事,供大家對這塊土地有更親切的理解和共鳴。


文 / 王志鈞。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,作者為台灣財經與職場作家,是「地球人抱抱」部落格主筆,「職場待用書機制2.0版」公益計劃發起人。他的座右銘:「投資像行善,不富也難。」

全文轉載自台灣會計記帳網 http://www.findcpa.com.tw/blog/353
2014-9-16

1個讚